二、宋军自决黄河
杜充字公美,《宋史》有传。史载杜充“喜功名,性残忍好杀,而短于谋略”,时人讥讽其“有志而无才,好名而无实”。
1127年,北宋南迁。东京城第一任留守宗泽坚守都城,然时运不济,于1128年6月,忧愤成疾,壮志未筹身先死。同年7月,南宋朝廷否决宗泽之子--留守判官宗颖作为继任者的建议,将时任北京留守的杜充任命为开封尹、东京留守。
宗泽的跟随者,招募的武装力量因此“去者十五”,纷纷离开。
杜充一路南行,为了防止金军的跟踪而至,1128年10月,“决黄河,自泗入淮,以阻金兵”。
决堤的黄河水并未能有效的阻止金军的进攻,杜充急欲南逃。部将岳飞泣谏曰,“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然而“充不听,遂与俱归”。
杜充自决黄河的地点在今天的河南滑县一带,距离东京城较远,所以黄河水并没有直接危害到东京城本体。但黄河自此失控,在其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黄河自此开始进入到频繁的泛滥和改道时期,给整个中下游地区带来无尽的危害。
三、金军决河水卫京城
在金朝末年的汴京城保卫战中,面对着元朝军队的强大进攻,特别是1232年1月的钧州(今河南禹州)三峰山大会战失败后,金哀宗君臣惊慌失措,自乱阵脚。
为了阻挡速不台的进攻,1232年1月15日,金哀宗遣开封府事完颜麻斤出、邵公茂等部“民丁万人,决河水卫京城”。但遗憾的是“功未毕而骑兵奄至,麻斤出等皆被害,丁壮无二三百人得反者”。
这是一次没有完全实施的人为决堤行动,但仍然加剧了黄河大堤的脆弱护防能力。
四、元军寸金淀决口
元代开封城改称汴梁,是河南江北行省省会所在地。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政治中心远离黄河中下游沿岸,黄河水患对其政治中心基本构不成什么根本性的威胁,再加上元代大运河东移,所以在整个元代,政府对黄河河患都是持消极态度,对黄河给开封城带来的威胁置之不理。只有到了黄河泛滥可能会威胁到新运河的安全时,元朝政府才会对黄河采取一些较大的整治措施。《元史》中只有一次对汴梁城的修筑记录,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6年)“秋七月,修汴梁城”。但具体维修的成果却没有任何记录,所以我们至今也无从考察。
从长时段的观察来看,有元一代,黄河中下游决溢泛滥的特征可以概况为,“决溢年份多,冬春决溢多,决溢地点多,决口大,决口宽广,泛滥时间长,灾情严重。”元人统治开封的时间从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开始,到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结束,共计136年的时间。据《元史·河渠志》记载,在这136年的时间内,发生在汴梁城区域附近的黄河泛滥事件共有23起。
其中发生在1234年的黄河泛滥事件亦是一次人为的灾难。
1234年7月,趁金朝灭亡之际,宋朝背弃盟约,派大将赵葵“乘时抚定中原”,并迫使“金故将李伯渊等以汴京降”,企图与元人划地为界,分治黄河两岸。但不曾想,“气盛锋锐”的元军以败盟为由,立刻引兵南下,势如破竹,宋军一触即溃,退守汴京。元朝大将防古“又决黄河寸金淀之水,以灌南军。南军多溺死。”赵葵不得已,“遂弃汴而归”。寸金淀在开封府北二十里,距离城池较近,直接导致洪水淹没了汴梁城东的大片土地。史载,这次洪水“自寿至汴,水深齐腰,行役良苦”。
由此开始,黄河在元代频繁决堤。
从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期的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开始,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连续不断的黄河泛滥,对开封城的威胁越来越大。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黄河在原武决口,洪水自汴梁城北,一路斜向东南,波及到杞县、太康等县域。汴梁城北面、东面“漭为巨浸,广员千里”。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洪水从汴梁城外城东墙北部、宋代遗留下来的善利水门冲入城内。南京路总管,兼开封府尹张庭珍“亲督夫运薪土捍之,不能止,乃颓城为堰。”此次黄河洪水入城事件,是十二世纪之后,也就是金元以来,黄河多次泛滥中,第一次直接对开封城市造成严重破坏的一次。此次灾害的过程、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灾后重建等,文献资料比较缺乏,所以一直无法清晰知道这次灾害对汴梁城的具体影响。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此次灾难之后,开封城“外城毁而内城存”,城区面积大大缩小,这也成为元代开封城市格局变迁的最大特征。同时,从这些文献记载中也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宋代外城已经成为元代汴梁城的一道护城大堤了。
大德九年(1305年),黄河改道,河床向南移动,越来越逼近汴梁城;
延祐元年(1314年),河决小黄村;
延祐三年(1316年),河决汴梁,村庄房屋被淹;
延祐年间的这两起灾难直接导致了延祐六年(1319年),修筑汴梁城城城东的护城大堤。这次创修护城堤,完善了汴梁城东面的黄河防御工程,才使得汴梁城至元末都未出现比较大的黄河决溢之灾。
五、明末水漫开封城
进入明代以后,黄河继续频繁泛滥,史载,1374年,“河决开封堤,横流于开封之境”;1387年,“河决开封城,水自安远门入”;1404年,“河决开封,冲坏城墙”;1410年,“河决开封,冲坏城墙200多丈”;1414年,“黄河溢,冲坏开封土城200多丈”;1416年,“河决开封,溃水至土城东北五里”。
黄河频繁的洪灾使得下游“郡邑多被害,汴梁尤甚,议者至请迁开封城以避其患。布政司徐恪持不可,乃止。”于是,朝廷便“命所司大发卒筑之”。经过明代的大力营建,明晚期的开封城已经非常坚固,但在1642年的天灾人祸面前,开封城再次沦为鱼鳖之区。
在明末的1639-1640年间,河南地区发生严重的蝗灾,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趁此时机,迅速壮大,并于1641年2月、1641年12月、1642年5月,三打开封。特别是第三次围攻开封,农民军围城4个月,“城内粮草极度缺乏,万灶皆冷,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为了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1642年9月17日,农民军和明朝官兵不约而同采用了“以水代军”的军事策略。双方自掘黄河,水灌开封城。这次人为的开封河决,是军事行动的一部分,自然也是绝对保密的。因此,这场突发而至的洪水也是金元以来开封城遭受的最为惨重的一次灾难。汹涌的黄水,奔腾而至,洪水所过之处,人、房屋、田地皆被湮埋。洪峰“水头高丈余,坏曹门而入,南、北、东门相继沦没”,致使开封城内“举目汪洋,抬头触浪” ,“水深数丈,浮尸如鱼”,“其仅存者钟鼓二楼、周府紫禁城、郡王假山、延庆观,大城止存半耳。至宫殿、衙门、民舍、高楼略露屋脊”。一座繁华的千年古城,就这样毁于一旦。
六、结语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水灌大梁;1128年10月,宋将杜充为求自保,自决黄河;1232年1月,金将白撒决河水以卫京城;1234年7月,元将防古寸金淀决口,水淹宋军;1642年9月,战争双方以水代军,水漫开封城。
这些灾难均发生在王朝更迭之际,灾难的背后均有战争的背景。这些灾难均不是自然灾害,其实都是一种军事策略。这些决口行动有主动、有被动;有防御、有进攻;有成功、有失败。不管怎样,这些决口都是一场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是一场生态环境的浩劫。
这些灾难作为一个恶劣的开端,开启了一个又一个的黄河灾难周期。非常时期,各方军事力量均无暇顾及黄河缺口的封堵和黄河堤防的治理,导致了在其随后的一个很长的周期内,黄河都处于一个放任自流、完全失控的状态,为中下游的普通民众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同时也严重破坏了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雍塞了这一地区的自然河道,改变了这一地区的地形地貌,沙化了这一地区的地表土壤。这些改变使得黄河堤防本身进一步变得脆弱,催生了黄河的自然泛滥和改道,导致了整个中下游地区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二十四孝的故事中,卧冰求鲤的故事,也是相当感人的,为了母亲而卧冰求鲤,其行为虽然不值得推崇,但精神却是可嘉的。那么,卧冰求鲤的意思是什...
2020-12-17阅读全文 >>古代酷刑抽肠之刑,从肛门抽出大肠(人会被扯断肠子而死)...
2017-09-18阅读全文 >>古代三角木马刑罚,残忍针对女子骑在最尖部位...
2017-11-05阅读全文 >>对于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很多人是从《西游记》中了解到的,玄奘西天取经有什么意义,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玄奘历时17年,西行5万里,究竟意义何在...
2020-12-09阅读全文 >>后羿掌握了政权后,他对狩猎的兴趣有所增加,但他对他对国家事务的影响却逐渐落入牧师的手中。最后,一天的灾难发生了。野心勃勃的寒冷杀死了易和...
2020-05-14阅读全文 >>其实早前就有关于哪个时代的人最好看的传闻。因为三国时代战乱不断,所以就多了很多我们意义上的混血。所以这个时代里美女是最多的。 那么究竟有谁...
2020-05-20阅读全文 >>在少女白藕般的手臂上点一颗鲜艳的红痣,以验证女人们的贞操,在古代是常见的,叫守宫砂。不明就里的人,以为守宫就是守住那神圣的一方妙处。实际...
2021-10-25阅读全文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说,每当我看到武术时,我最想要的是,在我和人们一起移动之前,我并没有忘记自豪地说,来访的人留下了一个著名的侠义剑...
2020-05-13阅读全文 >>北朝众帝后出家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健康的缘故。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当中拥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实自古以来有很多帝后都会出现出家的情况,在北朝中...
2023-03-12阅读全文 >>宋度宗赵禥(1240年5月2日至1274年8月12日),个人名字赵禥,是中国宋代的第15位皇帝,也是南宋第六位皇帝。他是宋理宗赵昀的侄子,从1264年统治直到他于...
2020-05-20阅读全文 >>